词语解释
哲学上「自我实现」最早出现于亚里斯多德(Aristotle)的着作中,近代英国哲学家格林(Thomas Hill Green, 1836~1882)与布莱德利(Francis Herbert Bradley, 1846~1924)所共同主张的伦理学原则,也是新黑格尔主义(Neo-Hegelianism)伦理学的一个核心命题。格林和布莱德利认为实现做人的人格,完善做人的灵魂,以及开展其能力,即是自我实现。 格林认为人的自我完美发展是善的最高标准;自我是社会性的,不但要在个人生活中,而且要在公共利益中、在社会价值中才能实现。个人不仅要努力实现自己的善,而且要使别人也实现善。在格林看来,行为的道德性质只能依据行为者的性格和行为动机,更具体地说,就是主体自我的意志行为所依据的「自我实现原则」(the self-realizing principle)或「自我客体化原则」(the self-objectifying principle),表现出人类主体行为理想性和现实性特徵。格林把人类自我实现过程所表现出来的善恶价值视作人类道德行为性质的根据,而把道德行为的理想特徵归纳为两大类型:其一是道德理想的个人特徵是个人通过自己某种确定的能力来实现其内在精神、实现真正的个体善的理。人类具有某种神圣的原则和精神,深植于每个人的心灵之中,并且在每个人身上不断获得实现,这就是道德理想的个体化表现。其二是个人的道德行为必须在人类社会条件下才能实现。自我实现必然和人群有关,只有把人类视为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并把个人的自我主体实现的特殊过程与人类共同主体目的(理想)实现的普遍过程联系起来,才是合理的;每个主体的自我实现必须在人类互涉的整个主体性关系中才能完成。 布莱德利认为伦理学的核心原则和最高目标即是自我实现,但「自我」不仅指个体,亦指国家整体或个体与国家的融合。任何个体在社会和历史中都有确定的地位和义务,个人的道德必须以自己的既定地位和义务为依据,通过选择,改善现况,从而实现自己为一整体。自我实现绝不是个人欲望的满足,也不是一己实现。作为目的的自我是一种「整体自我」(whole self),这种整体自我的目的也不只是眼前的、特殊的、经验的,而是未来的、普遍的、理想的。在生活实践中,应该超越个体的自我实现,而伸向更广阔的整体境界,这就是「实践的自我实现」(practical self-realization),我们所实现的自我与整体是同一的,唯有成为一个整体中的成员,才能真正实现自我。其次,人在整体中的自我实现,必然要求与别人同质化、普遍化,同时,只有当自我获得同质性时,才有真实的特殊化。反之,真实的特殊化必定使自我和别人具有同质性。再者,人类自我的整体实现和同质性蕴含了人类自我实现的无限性,个体自我只有投入到这种无限之中,才能使有限的自我获得无限的价值意义。当整体是真实无限的时候,个人意志将被完整地造就成与整体相关的意志,在这种意志中,人就可以达到同质性和特殊化的极境,并获得完善的自我实现。因此,人的自我实现是个体与整体、特殊化与同质性、有限与无限在道德实践中的统一,经由这种统一,而使自我实现达到超越性的理想实现。 格林注重从自我与社会的关系中确立自我实现的原则;布莱德利则是从整体自我的有限与无限的统一角度来论证这一原则。尽管如此,他们仍然认为道德的目的是整个人类的目的,不但要求个人的行为,而且也要求整体的行为,要求不断地自我改造,实现真正的自我。他们强调一切道德的最终目的,以及人生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实现自我的最高理想。 心理学中,自我实现一词最先是容格(Carl Gustay Jung, 1875~1961)所用。容格认为人具备了不断进步的溍力,希望从发展不完美的情况,进入比较完美的境界。一旦个体的自我得到充分的实现时,其人格的各方面都能相互协调,并且会有良好的表现。换言之,自我实现乃是个体发展历程的最终目标。其后学者所持的观点,大都与容格的观点接近。 自我实现论的真正集大成者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士洛(Abraham Maslow, 1908~1970)。马士洛的自我实现观有三层涵义:第一、自我实现是指个体成长的过程中,其身心各方面的潜能获得充分发展的历程。马士洛认为人生而具备许多良好的秉性,在人格发展的过程中,藉由自我实现的内在动力,使这些良好的秉性得到最大的发展。所以自我实现即是人格发展的历程。 其次,自我实现是指个体身心各方面潜能获得充分发展的结果。马士洛认为能达到自我实现境界者,具有下述共同的特质:(1)自我实现者比较能接受自己、别人和自然环境; (2)他们对现实环境的认知能力较佳,也较能泰然处之; (3)自我实现者的言行举止自然而率真; (4)他们独立自主,但是又甚少以自我为中心; (5)他们能接受并欣赏新奇的事物或经验; (6)自我实现者比较具有创造性、幽默感,也较容易发展出良好的人际关系; (7)自我实现者比较常经历颠峰体验。 第三,自我实现是人类追求最高境界的动机或需求。马士洛认为动机是人类自我生存与发展的内在动力,而这些内在动力是由许多需求所构成。个体的需求由低而高依序有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爱与隶属的需求、自尊的需求、知的需求、美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等。这七种需求的前四种属于基本需求,而后三种则是成长的需求。马士洛认为这七种需求有高低层次之分,当低一层的需求获得满足之后,高一层次的需求才能产生。基本需求是成长需求的基础,而成长需求对于基本需求则具有引导的作用。基本需求一旦获得满足,则其强度自然降低,但是成长需求的强度反而会因获得满足而增强。这些需求中,居于最顶端的自我实现需求对以下的六种需求具有很强的牵引力量,促使个体努力追求自我实现。--作者:刘贵杰
英语翻译
Self-Realization
第1个字【自】的组词
- yī zì一自
- sān zì三自
- sān zì yī bāo三自一包
- shàng dāng zì yī huí上当自一回
- bù nù zì wēi不怒自威
- bù dǎ zì zhāo不打自招
- bù gōng zì bá不攻自拔
- bù gōng zì pò不攻自破
- bù gǎn zì zhuān不敢自专
- bù yóu zì zhǔ不由自主
- bù zhī zì ài不知自爱
- bù zhī zì liàng不知自量
- bù néng zì xiū不能自休
- bù néng zì zhì不能自制
- bù néng zì yǐ不能自已
- bù néng zì bá不能自拔
- bù zì xǐ不自喜
- bù zì zài不自在
- bù zì yì不自意
- bù zì liào不自料
第2个字【我】的组词
- sān rén xíng bì yǒu wǒ shī三人行必有我师
- sān rén xíng,bì yǒu wǒ shī三人行,必有我师
- zhōng guó,wǒ de yuè chí diū liǎo中国,我的钥匙丢了
- wèi wǒ为我
- nǎi wǒ kùn rǔ乃我困汝
- rén bù fàn wǒ,wǒ bù fàn rén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 rén wéi dāo zǔ,wǒ wéi yú ròu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 rén rén wèi wǒ,wǒ wéi rén rén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 rén qǔ wǒ yǔ人取我与
- rén qì wǒ qǔ人弃我取
- rén wǒ人我
- rén wǒ shì fēi人我是非
- rén fāng wéi dāo zǔ wǒ wéi yú ròu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 rén jiē kǔ yán rè wǒ ài xià rì zhǎng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
- rén dào wǒ人道我
- jīn wǒ bú lè rì yuè qí chú今我不乐日月其除
- nǐ dōng wǒ xī你东我西
- nǐ zhēng wǒ duó你争我夺
- nǐ nóng wǒ nóng你侬我侬
- nǐ chàng wǒ suí你倡我随
第3个字【实】的组词
第4个字【现】的组词
- yī jiā bù chéng,liǎng jiā xiàn zài一家不成,两家现在
- yī yuè pǔ xiàn yī qiē shuǐ一月普现一切水
- yī xiàn tán huá一现昙华
- dīng duó ěr xiàn xiàng丁铎尔现象
- diū rén xiàn yǎn丢人现眼
- zhōng guó xiàn dài wén xué guǎn中国现代文学馆
- zhà xiàn乍现
- èr shí nián mù dǔ zhī guài xiàn zhuàng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 fù xiàn付现
- yōu tán yī xiàn优昙一现
- sì dòng xiàn xiàng似动现象
- tǐ xiàn体现
- fó xiàn佛现
- fó xiàn niǎo佛现鸟
- duì xiàn兑现
- zài xiàn再现
- nóng yè xiàn dài huà农业现代化
- tū xiàn凸现
- chū xiàn出现
- fǎn cháng xiàn xiàng反常现象
你可能还想了解
Copyright © 2023 256查询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