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解释
「空间」是指「可见或可想像的、与物体内外共存,有三度连续,无限而可分的广袤。」这种「空间」概念系以「空间」就像其他外在事物一样,是外于认知主体,而为认知主体所认识和探讨的对象。希腊哲学家中如原子论派认为空的空间是说明运动的必然。柏拉图(Plato, 427~347 B.C.)以为空间是理念与可感物体之外的一种存在,类似理念之永恒,但无形而空虚。亚里斯多德(Aristotle, 384~322 B.C.)以为空间是物体之间固定的关系。 近代哲学家以康德(I. Kant)为例,认为空间与时间一样,均是主体在认知外在感性事物时的形式,康德将空间称为认知主体的「感性直观形式」。即空间观念原本不是经验的,在空间中感觉到空间是预设的。空间是先在的必然,因为即使主体人可以想像空间无物存在,也不能说空间不存在。空间是一种直观,在其中包括某些特殊的空间;故而空间代表无限大,由几何学可以推知。总之,空间是感性的主观状况,由此才可能有外在知觉。康德转而论述空间是主体的认知形式。故当人在认知一对象是「在我的左边」时,这命题不能被解释为这对象与我同时并存于一空间中,由于二者之间的位置不同,所以才有相对的或即方向的关系出现。依照康德的说法:因为认知主体原本即具有空间认知形式,所以能把对象标示为「在我的左边」。这是因为外在事物在未经主体认知活动之前,原本是混沌且未经整理的。数学及自然科学则是认知主体将这些混杂事物秩序化的结果。依此,为说明数学知识如何可能的问题,康德将空间视为是主体的认知能力。是认知主体的感性直观形式,与康德强调的主体主动性有关。 康德的说法在其以后的哲学家中引起广泛的讨论。海德格(Martin Heidegger, 1889~1976)即由存有论的观点,批评康德的主张并不是对空间概念最原初的(the most original)解释。海德格认为,此有(Dasein,即指人)的存有不断地显示着周遭世界(die vmwelt)。亦即此有不断地以某些事去完成另一些事。依此,空间概念是在此时才是最原初地被释放出来。如当人想要找铁鎚打铁钉把门固定时,此时这些事物的关系即形成一周遭世界。但当人手中没有铁钉时,就会指向工具箱,并构想箱子大约在房间中的何处,比如在门后或在床下,这时此有所产生的指向(ausrichten,或对准某物)作用,即开展出最原初的空间概念。依此,空间原初的概念是以隐约或模糊的方向形式显现的。当此有想脱离这模糊的状态并具体地去开展事物所在位置时,具体或精确的方向才会呈现。此时才会有「左边」、「右边」、「前方二十公尺处」等空间标示的情况发生。 总括近代对空间的概念,一是认为空间是真实的,独立于人类主体和物体之外;二是认为空间概念纯属主观,由观感而得到个别印象;三是空间虽为主观,同时也是客观的,因为知觉来自于物和物之间的关系。空间概念的特质是:(1)对所有的物都相同,如果一物可以移动,则所有的物都可移动; (2)可作三度无限延展; (3)不限于位置和方向,即可以变换位置和方向; (4)一致而对应,即两平行线在空间永不交集或分散。--作者:朱启华
英语翻译
Space
近音词、同音词
第1个字【空】的组词
- yī chǎng kōng一场空
- yī sǎo ér kōng一扫而空
- yī kōng一空
- yī kōng yī bàng一空依傍
- yī zhǐ kōng wén一纸空文
- yī qián bù luò xū kōng dì一钱不落虚空地
- wàn rén kōng xiàng万人空巷
- wàn jìng guī kōng万境归空
- sān dù kōng jiān三度空间
- sān kōng三空
- sān wéi kōng jiān三维空间
- shàng kōng上空
- bù wù kōng míng不务空名
- bù chī yáng ròu kōng rě yī shēn shān不吃羊肉空惹一身膻
- bù kōng不空
- yè kōng业空
- bù dé zhì丢空
- liǎng shǒu zuàn kōng quán两手攥空拳
- liǎng shǒu kōng kōng两手空空
- gè rén kōng jiān个人空间
第2个字【間】的组词
你可能还想了解
Copyright © 2023 256查询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