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读声
道士里的"道"读第4声───道士里的"士"读第4声
词语解释
道士[ dào shi ]
⒈ 指崇奉道教而又从事教务的人。
例那道士又执令牌,烧了符檄。——《西游记》
英Taoist priest;
⒉ 修佛道之士的略称。魏晋时指和尚。
例佛教初传此方,呼僧为道士。——《盂兰盆经疏下》
英monk;
引证解释
⒈ 有道之士,道德品质高尚的人。
引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循天之道》:“古之道士有言曰:‘将欲无陵,固守一德。’”
汉 刘向 《新序·节士》:“介子推 曰:‘ 推 闻君子之道,謁而得位,道士不居也,争而得财,廉士不受也。’”
《后汉书·第五伦传》:“﹝ 第五伦 ﹞遂将家属客 河东,变名姓,自称 王伯齐,载盐往来 太原、上党,所过輒为粪除而去,陌上号为道士,亲友故人莫知其处。”
⒉ 炼丹服药、修道求仙之士。 《汉书·王莽传下》:“卫将军 王涉 素养道士 西门君惠。
引君惠 好天文讖记。”
晋 郭璞 《游仙诗》之二:“青谿千餘仞,中有一道士。云生梁栋间,风出窗户里。借问此何谁,云是 鬼谷子。”
唐 韩愈 《殿中侍御史李君墓志铭》:“君昆弟六人,先君而殁者四人。其一人尝为 郑 之 滎泽 尉,信道士长生不死之説。既去官,絶不营人事。”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潘烂头》:“潘烂头,不知何许人,为道士于 京江,有异术。”
⒊ 道教徒。
引《梁书·沉约传》:“﹝ 沉约 ﹞乃呼道士奏赤章於天,称禪代之事,不由己出。”
《资治通鉴·梁敬帝绍泰元年》:“齐 主还 鄴,以佛、道二教不同,欲去其一,集二家论难於前,遂敕道士皆剃髮为沙门。”
胡三省 注:“道家虽曰宗 老子,而 西汉 以前未尝以道士自名,至 东汉 始有道士 张道陵、于吉 等,其实与佛教皆起於 东汉 之时。”
俞平伯 《重过西园码头》:“受罪有和尚道士可以超度,想呼奴唤婢则有泥塑的金童玉女。”
⒋ 佛教徒;和尚。
引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义解一·竺道潜》:“恢 嘲之曰:‘道士何以游朱门?’ 潜 曰:‘君自覩其朱门,贫道见为蓬户。’”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王树勋》:“松公 故喜佛法, 树勋 投其意指,公大赏鉴,因命易装为道士。”
国语辞典
道士[ dào shì ]
⒈ 信奉道教的人。
⒉ 方士、仙人。
引《文选·郭璞·游仙诗七首之二》:「青谿千仞余,中有一道士。」
宋·苏轼〈后赤壁赋〉:「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
⒊ 泛称有道之士。
引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循天之道》:「古之道士有言曰:『将欲无陵,固守一德。』」
英语翻译
法语翻译
近音词、同音词
第1个字【道】的组词
- yī rén dé dào,jī quǎn shēng tiān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 yī rén dé dào,jī quǎn fēi shēng一人得道,鸡犬飞升
- yī fǎn qí dào一反其道
- yī zǐ wù dào,jiǔ zú shēng tiān一子悟道,九族生天
- yī jiàn dào一箭道
- yī yǔ dào pò一语道破
- yī guàn dào一贯道
- yī dào一道
- yī dào yān一道烟
- dīng jiā dào kǒu丁家道口
- sān shàn dào三善道
- sān nián zǎo zhī dào三年早知道
- sān è dào三恶道
- sān bēi tōng dà dào三杯通大道
- sān dào三道
- sān dào tóu三道头
- shàng hū xī dào上呼吸道
- shàng kuí tiān dào xià zhì rén qíng上揆天道下质人情
- shàng wú dào kuí xià wú fǎ shǒu上无道揆下无法守
- shàng shuǐ dào上水道
第2个字【士】的组词
- yī jiè zhī shì一介之士
- yī mù zhī shì一目之士
- dīng shì měi丁士美
- sān shì三士
- sān dà shì三大士
- sān xué shì三学士
- shàng shì上士
- xià shì下士
- bù zhì jìn shì不栉进士
- bù jī zhī shì不羁之士
- shì shì世士
- dōng pō jū shì东坡居士
- dōng fāng xué shì东方学士
- dōng fāng huì lǐ yǔ sū yī shì yín háng东方汇理与苏伊士银行
- liǎng bǎng jìn shì两榜进士
- zhōng shì中士
- zhōng shè shì中射士
- zhōng lín shì中林士
- zhōng huáng jié shì中黄节士
- lín xuān cè shì临轩策士